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閱讀---《AI新世界》

「AI新世界」的圖片搜尋結果


前陣子因為對人工智能有興趣,同時也因為學校有一些機會可以參與中醫與AI的討論,感謝張恒鴻老師借我這本書,可以更深入了解AI最近在中美兩國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書中指出的那些企業的服務我們都非常熟悉,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看到他們成長的歷程,成功背後的道理,還有思考更大的議題:關於人與AI的競合關係。
  • AI世界是大者恆大,拿盡優勢
  • AI的絕對優勢在於資料量的大小,以及資料的質量
  • 以目前來說,應用端的開發比技術的進步更有潛力,因此雖然中國在頂尖AI的人才沒有美國來的多,但是在應用開發部份他們已經自成體系
  • AI時代會遇到的問題有兩個:大量失業財富極度不均 
  • 中國會在這一波互聯網大潮中站穩腳步,主要是靠國內異常慘烈的羅馬競技場式的競爭,活下來的都是異常堅韌,且非常善於調整產品角度,李開復認為下一波AI浪潮中,中國的新創家也會用這樣的模式去衝擊各行各業,而且會拓展到全世界的市場中去。 
  • 山寨是目前中國人的特性,但是他們能從中領略到別人設計的奧妙之處,並雜揉自己文化的特色與想法,製作出精美的產品,比如說清朝皇室愛用的鐘錶,是歐洲傳教士帶到廣州,由廣州的工匠拆解然後重製成有中國特色的鐘錶。
  • 異常激烈的競爭造就了許多骯髒的手段,但是這些新創也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所以為什麼國外的企業一直很難打入中國的市場,第一是他們通常把中國視為全球布局的一塊,而不會特別為中國市場打造相應的服務,第二點是他們常常因為總部跟中國分區領到權責的問題導致產品變化速度過慢,第三點也是因為矽谷的創業家主要認同的是從0到1的創業模式,抄襲是他們最不齒的行為,但是相比之下,快速的變化、適應市場的表現,善於「複製別人成功經驗」的中國新創產業就表現得更好。
  • 中國的創新企業秉持著Online to Offine(O2O)的模式,利用重磅(基本上是直接建立一個體系,很少外包),因為他們必須用這些硬實力去面對自己國內群聚的山寨大軍,若只有像是矽谷那樣的輕量模式,網路創業基本上只著重在自己的本業,其他的部分盡量的外包,很容易被山寨大軍抄襲。
  • 雖然矽谷的創業家們都不相信由政府主導的創新事業補助計畫可以幫助整個產業的興起,或者鼓勵創新,但是在中國,落後矽谷十年以上的創業環境,只有丟入大量的金錢,而且中國人的態度對於創業者的想法是很不一樣的,通常中國人只想要鐵飯碗,認為創業者必須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在這一點上,有中國政府的政策以及呼籲背書,對於整個環境以及大量人才的吸引是非常重要的。
  • 頂尖開發人員(美國優勢)、優秀大量工班(中國優勢)、堅韌的創業家(中美各有優缺)、政府的扶持(中國優勢)、數據的量與質(中國大優) 
  • 開放式知識共享體制,中國與美國AI的技術落差16小時,剛好等於時差,因為那是開放式的知識共享,所以在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很快跟上最新的技術發展。
  • 中國的網路管制並不影響新世代的中國AI科學家,因為在他們的領域並不碰觸到政治,他們完全有能力也有機會在學術上面自由揮灑。
  •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AI領域都有共享,在全球七巨頭自己設立的實驗室,最高科技的研發都是被保密的,以確保他們產品有撼動市場的力量,但是光靠一個人的發明可以翹動整個產業天平來說,這個機率大約也是幾十年一遇,目前AI近期最大的發現就是深度學習,此外,這種翹動天平的人才更有可能在學術界產生,而非在產業界的研究室。但若是說有下一代的AI新革命,最有可能出現的企業還是在google中,因為他們競價延攬最頂尖人才的能力最強,全球前100名頂尖工程師有半數在google,其他分布在其他6間公司。
  • 最新的趨勢是這些公司即將要當整個AI電網的電力公司,也就是提供AI運算的服務,讓一般人也可以藉由AI改變自己的生活,最有名的例子就是google開發的tenserrflow。
  • 晶片部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甚至有牽扯到政治角力,以前都是以高通 英特爾這幾家公司獨大,但是在AI發展之後,由美籍台裔的黃仁勳創辦的輝達,在其GPU的運算上更符合現在AI的運作,帶動了整個行業的成長,同時,台灣的台積電也是全球晶片代工的大本營,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晶片是經由台積電所製造。
  • 在政策推動上,中國比美國更願意承擔風險,大舉投資一定有浪費,倫理道德問題一定有需要再確認之處,但是中國的技術實力主義會讓他更感於推動一些改革,而美國則是選舉時容易遇到對手的攻擊而不願意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
作者對於中美AI實力的評估

  • AI跟工業革命比較不一樣的是優先淘汰白領階級,非深度創造性的白領階層將比藍領階級更容易被取代。
  • 目前去思考強人工智慧對人類產生的衝擊還太早,目前所應用的AI都是弱人工智慧,而且是限制領域的人工智慧(narrow AI)
  • 現在真正要面對的衝擊是大者恆大,越有規模的企業使用AI越好,越有規模的企業也可以掌握越多的資料,並有足夠的人員可以進行分析,所以貧富、資源落差是當前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
  • 評估會被取代的職業必須細分到該工作的任務,不是單一職業就會被淘汰,而是在該職業的某些職能將會被AI自動化取代,被作者所相信的預測,在2030年約有50%的職業有被自動化取代的高風險。
哪一種職業比較容易被取代??

  • 中國比美國更容易受到AI取代工作的衝擊,原因是「世界工廠」的低端勞務轉型還沒有那麼快速,將會有大量的農民工遇到這一波AI取代人力的衝擊,有可能造成社會、政治裂解的原爆點!!但作者認為,AI取代認知勞動的衝擊像是飛彈一樣,對於體能勞動的衝擊卻比較像是壕溝戰,應該還是白領的取代性跟速度要比藍領來的快上不少。
  • 因為AI的大者恆強(包括人才、資訊量、市場規模等),目前只有中美兩強產生足夠大的AI產業,作者擔心這會使得國際政治上面大者恆強,弱國原本有的勞動人力便宜的優勢也容易被AI取消,如此一來容易因為國際現實而簽訂許多不平等的協議,導致弱國很難站起來,甚至導致弱國內部的動亂。
  • 社會上會出現一樣都在安全區卻貧富差距極大的狀況:執行長vs居家照護人員、創投家vs按摩師,兩者都看似無法取代,但是所得到的報酬卻差距極大。
  • 歷史學家哈拉瑞曾經形容過後AI時代無法創造出足夠的經濟價值、能夠自我維生的人稱為「無用階級」,到時候這樣社會分層對於社會的破壞力量可能比近期的恐怖行動要來的更加劇烈。
  • AI時代帶給人類最大的課題其實是,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工作是一直以來人的自尊、身分、生活意義的源頭,當可能長期或者永遠失業,對於人信心、目標的破壞更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